全球醫療器械行業中,前五大賽道為體外診斷(13%)、心血管(12%)、醫學影像(10%)、骨科(9%)、眼科(7%),而國內眼科占比僅為1%,治療率較美國有4-5倍提升空間。
現階段,我國眼科疾病患者基數較大,屈光不正、干眼癥、結膜炎、白內障患病人數分別達7億、3.6億、2.6億、1.8億,青光眼、視網膜疾病、葡萄膜炎患病人數也已達千萬級別?;颊呋鶖谍嫶螅瑤硇枨笏{海。
眼科市場主要分為醫療服務、眼科藥物、眼科器械三大類,其中眼科醫療服務占比超7成,為第一大市場,其次為眼科器械,占比達16%,眼科藥物則在11%左右。眼科高值耗材主要應用于白內障人工晶狀體、屈光人工晶狀體、角膜塑形鏡,三大領域分別保持了10%、35%、20%的快速增長,兼備“剛需+消費”屬性。
據統計,自2023年以來,眼科醫療器械一級市場共有31起融資事件,包括迪視醫療、富翰醫療、Intalight賽煒、佳視諾徳、天宸生物、微眸醫療、微清醫療、犀燃醫療、仙微視覺等一眾創新企業拿下融資,背后更是云集華夏眼科、海通開元、聚明創投、深創投、水木創投、元生創投、招銀國際等明星企業和投資機構。其中億元級別的融資事件達9起,其余均是千萬級別,是較為熱門的融資賽道。
2023年至今,眼科器械的31個投融資案例:
對于眼科器械賽道火熱的原因,水木創投董事總經理顏祎表示有以下三點:
第一:眼科被譽為“金眼科”,過去眼科器械使用進口品牌為主,高端眼科器械進口占有率高達90%,所以國產替代有很大的空間。
第二:眼科器械生產涉及高精尖精密制造學科,行業門檻高。眼科醫療設備或高值醫用耗材,對光學加工、機電制造和材料合成的精細化程度要求很高,因此目前全球市場份額主要集中在幾家大型國際醫療器械廠商手中,競爭程度較低,眼科器械有不少品種競爭還未達到紅海狀態。
第三:眼視光領域具有很強的消費屬性,在集采背景下,抗政策不確定性風險更強。
# 眼科投融資項目領域分析
(1)OK鏡類:角膜塑形鏡(OK鏡)這一產品類目在國內已有10多款產品取證上市,據研究機構預測,到2025年OK鏡市場規??蛇_431億元。獲融資的世紀康泰和威爾視均有涉及OK鏡產品,另外3N科技聚焦更細分的OK護理產品。在角膜塑形鏡使用過程中,護理產品必不可少,人均綜合年支出超過14000元??梢?span lang="EN-US">OK鏡護理產品也有不錯的市場前景。
(2)人工晶體類:人工晶體是OK鏡之外的另一個眼科高值耗材大單品。作為治療白內障的唯一有效手段,人工晶體分為硬性、軟性,單焦點、多焦點等不同產品規格,價格從幾百到2、3萬均有,其中高端的軟性多焦點產品仍以進口產品為主。在國產替代和白內障手術量不斷提升的增長邏輯下,人工晶體仍是企業和資本爭奪的重要賽道。
(3)檢測類器械:獲得融資的主要是眼科OCT和高清眼底相機兩類產品,視微影像共獲得3次融資。在眼科OCT領域,國產產品市場占有率已超過50%,以圖湃和視微影像為代表的國產品牌逐漸實現對國外品牌性能的反超。未來該領域將進入全面國產替代的階段,也是資本布局的絕佳時刻。
根據沙利文高端眼科設備報告,高清超廣角眼底相機是所有眼科醫療設備中增量市場空間最大、增速最快的產品,復合增長率為15%以上。然而,該領域國產化率僅有25%,其中微清醫療占有一定份額,圖湃醫療的“燭照”超廣角眼底相機剛剛上市,其采用四色全彩成像模式,性能具備沖擊高端市場的能力。
(4)視光類產品:該類項目產品以近視防控為主,涉及驗光、近視鏡片等。普通是近視鏡片不屬于醫療器械,但在消費醫療領域卻是不可忽視的存在。在眼科高端診斷、治療設備全方位布局的蔡司在2023年實現營收20.89億歐元,同比增長了9.8%。然而,主打眼鏡市場的歐洲眼鏡巨頭依視路陸遜梯卡2023全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7%至253.95億歐元。
(5)青光眼治療器械:青光眼為全球第二位的致盲眼病,僅次于白內障,也是全球第一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常用的青光眼手術治療包括激光手術、房水疏通和引流。國內針對青光治療的器械創新尚不多見,華視諾維、明澈生物、米戈思醫療等公司值得關注。
(6)其他治療器械:一些治療器械項目數量不那么集中,但并不意味可以忽視。如聚焦于干眼癥治療的天宸生物,針對的是3.6億病患數量的超大市場規模。犀燃醫療針對白內障的首款超乳玻切一體機有望實現該領域國產化“零”的突破。仙微視覺的全飛秒激光角膜屈光手術裝置也在進行國產全飛秒激光技術的探索。
(7)眼科手術機器人:眼球細小的結構和精細的血管網,對手術的精度和操作穩定性要求極高。當前也是國內眼科手術機器人上市前的關鍵階段,微眸、迪視、銜微、昂泰微精四大種子選手均在過去一年內進行了融資。總體而言,微眸醫療率先取得了檢測報告并進入臨床,有望在取證上市中拔得頭籌。
# 眼科融資背后的邏輯
從宏觀環境和行業分析,分別從臨床需求、技術、政策、投資風險角度總結為以下四點:
疾病譜變化,臨床需求上升,市場擴容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病變等眼科疾病發病率不斷攀升,中國人口結構變化面臨的挑戰更為嚴峻;數字產品普及,青少年近視防控問題刻不容緩、高度近視疾病負擔也在日益增長;臨床疾病譜變化,近視低齡化且矯正需求年齡上升,老視年輕化且用眼需求多樣化,二次屈光矯正需求增加,從而對眼科醫療創新技術和產品需求持續增加,市場持續擴容。
創新突破,技術進步,產業升級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創新的不斷涌現,眼科領域也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技術革新。激光治療、高端人工晶狀體、基因療法、眼科機器人、AI、先進藥物遞送技術等高端技術的應用為眼科疾病的治療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帶動了產業結構的升級,吸引了大量資本的涌入。
衛生經濟學視角,新質生產力要求,各項政策推動
經濟水平和現代化的進程對人類視覺質量的需求提升,已超越單純生理健康范疇,成為人們生活品質和生產效率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需求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國家層面從衛生經濟學視角對眼科發展的政策支持。積極的政策體現在技術成果轉化的扶持、科技創新基金的發起設立、相關產品注冊法規的完善、創新醫療器械綠色通道及加快審批政策的設立等。
??铺赜袑傩?,項目風險相對可控,獲資本青睞
眼科醫療市場相對成熟,尤其器械耗材的產品研發周期相對藥物開發較短,投資回報周期相對可控,這使得投資者更愿意將資金投入到眼科企業中。
# 強勢崛起的眼科器械賽道
作為設備種類最豐富的科室之一,眼科的主要設備(主要包括診療設備和治療設備)種類多達30種以上,而一般科室的主要設備種類在5-10種左右。雖然設備如此之多,但我國目前眼科醫療設備行業卻擁有極高的進口壟斷率。
據不完全統計,按照銷售金額計算,進口眼科設備供應商的市場占比達到了90%以上。縱觀眼科醫療設備的一線品牌,大多是德國、日本、美國的老牌高端制造業巨頭。其中,中高端設備集中在二級以上醫院,占據了絕大部分的眼科設備市場容量,超乳玻切機、飛秒激光、眼科手術顯微鏡、光學生物測量儀、眼科OCT、超廣角眼底相機這幾大品類的銷售額占眼科設備整體銷售額的比例約3/4,超乳玻切機、飛秒激光的進口市占率更是幾乎達到100%。
以飛秒激光為例,目前國內常用的半飛秒手術系統均為進口品牌,且在全飛秒手術裝備這一領域,蔡司醫療一家獨大,旗下產品VisuMax是全球唯一一款能實施全飛秒手術的裝備。
這背后,反映出過去國內眼科醫療設備企業產品技術實力與進口產品差距大、研發不足的情況。但是現在,眾多國產中高端眼科醫療設備創新企業正在崛起,正逐步扭轉這一局面。
目前眼科醫療設備有兩條投資邏輯,一是專科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快,二是中高端眼科醫療設備國產替代進程的加速,這使得眼科中高端設備領域勢必會出現高速增長的本土企業。
在眼科中高端設備領域,眼科OCT、全飛秒激光、眼科手術顯微鏡、超乳玻切一體機、眼底相機(造影)、光學生物測量儀(排名不分先后)最受行業關注。這六大類高端儀器設備(含與設備配套綁定的耗材)單品年銷售額皆已在十億至數十億元之間,市場潛力巨大,國產創新企業也正在入局并研發這六類設備。
此外,眼科設備領域的創新企業還處在快速發展階段,距離成熟期還有一定距離。因此,行業亟需更多支持。
在政策層面,國家發布一系列相關文件為眼科醫療器械的國產替代提供支持,部分政策以提高國產醫療企業創新能力為主要目標,并以提升醫療器械的審批質量、效率為重點,為實現國產替代打下基礎。在這一趨勢下,眼科設備領域的國產替代將持續推進。
在資本層面,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對眼科創新設備企業的關注達到空前高度。其中,既有安全邊際,又能確保高增長和長期持續性盈利的標的企業更能獲得投資機構的青睞。
當然,行業的發展更需要創新企業的持續突破。在眼科中高端設備領域,包括比格威醫療、迪視醫療、富翰醫療、Intalight賽煒、佳視諾徳、朗目醫療、莫廷醫療、瑞爾明康、天宸生物、圖湃醫療、微眸醫療、微清醫療、犀燃醫療、仙微視覺、耀視醫療、證鴻科技、執鼎醫療在內的國產眼科設備創新企業們持續迭代,加速研發,已經在多個方向取得了關鍵突破,打破了過去國內市場對國產眼科醫療設備品牌的低端固有印象。
除了上述提到的企業外,還有不少水面下的新銳眼科設備企業正在涌現。后續,在研發驅動與資本加持下,這些企業也會繼續接棒,加入全球的市場競爭中,與國際巨頭正面“交戰”。在這個過程中,國產眼科設備的創新故事也將譜寫出新的篇章。
文章來源:眼未來(部分參考數領醫工研究院);編輯:白曉菲
排版:視普泰驗光師培訓學校
Loading...
Loading...